
地 址: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工业区
总 经 理:孟建昂
电 话:0575-87811110
传 真:0575-87811388
邮政编码:311817
Http://www.qiujibamboo.com
E-mail:johnson@qiujibamboo.com
5个常见网络谣言传播惯用伎俩
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,网络谣言呈现出传播速度快、传播范围广、影响力大、高危害性等显著特征。在虚假信息层出不穷的今天,诸暨市公安局应店街派出所盘点5个常见的网络谣言传播惯用伎俩,带您准确识别网络谣言,做网络谣言终结者!
1.套用公文样式 伪装权威来源
经常使用“中央发话了”“央视都播了”“国家最高机密”等标题吸引关注。
甄别办法:登录政府部门官方网站检索文件;致电发文机关进行询问,根据文号在网上查询真伪;核对发文机关标识、文件红头格式、政府公章、印发日期等。
2.捏造夸大实事 引发群众恐慌
非权威来源的信息通常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眼球,大量使用“震惊!”“惊爆!”“出大事了!!!”等偏激词,乱堆感叹号。
甄别办法:考察信息来源是否权威,图像是否真实;以官方统一发布消息为准;通过“两微一端”向政府部门求证。
3.“伪科学”盛行 夸大危害或功效
健康类谣言通常使用“致癌”“致命”“有毒”“一招见效”“只要7天”等标题。一方面是盲目夸大某类物质的危害;另一方面则是宣称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,就能在短期内治愈慢性病或疑难杂症,通过取巧的方式诱导转发。
甄别办法:文章末尾是否列出参考文献,来源是否为专业期刊;作者是否有相关领域的教育、从业背景;若文中出现和实际生活经验相差甚多的说法,可到专业网站查询。
4.“煲鸡汤” 煽情骗转发
“为了你的家人,请一定要看”“含着泪看完”“感动中国14亿人口”……此类谣言喜欢用老人和小孩作为诱饵,通过诉诸亲情、诱导大家以爱心之名传播谣言,看到此类标题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甄别办法:鸡汤文章大都“只讲感情,不讲逻辑,思想偏激”,甚至企图用一句话总结人生哲理,一个故事概括整个人生。我们要有自己清醒的判断,保持独立的思维。
5.旧贴重播 敦促阅读和转发
经常有网民发帖“速看,马上删”“警惕,紧急通知”“已经出事,都在转”……此类标题是发帖者恶意编造赚取关注的惯用伎俩。事实上,此类文章并不是作者删掉的,而是被网友举报后被判定为不实信息而被删除的。
甄别办法:查询此类事件是否有多个版本;是否有正规媒体报道与警方通报;文中是否有明显逻辑漏洞。
诸暨市公安局应店街派出所提醒广大网民应提高法治意识,学会辨别谣言,自觉抵制并避免传播谣言,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清朗。